少博看点

这位获国家级奖学金的小小少年,爱读《少年博览》!

日前,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 中国福利会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关于颁发第十六届宋庆龄奖学金的决定》。

毕业于肥东县实验小学、现就读于肥东县第三中学八年级40班的朱明晖同学荣登获奖名单。

朱明晖是班级里公认的“科技小达人”,爱观察、爱动脑、爱钻研。

他看到学生儿童被遗忘在车里发生窒息等危险的新闻后,想出《智护安全校车》的创意,参加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以安徽省赛第一的优异成绩参加国赛,最终获得全国赛金奖的好成绩。

在2023年合肥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选中,朱明晖荣获市长奖提名奖。

热爱科学的朱明晖,在科普读物中收获、启发、成长。而在他喜欢阅读科普知识类的书籍中,特别提到了《少年博览》。

 

《少年博览》究竟有什么魅力?

它有这些“国家级”奖项认证:

2023

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期刊优秀科普专栏

2023

中宣部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2024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期刊科普原创好作品

2024

第二届期刊科普原创好作品5家获奖单位代表之一

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科普阅读论坛《推动科普原创,扩大内容供给》环节作交流发言

2024

受邀参选中国科普协会科普部科普中国资源荟萃集成示范项目

 

但在沉甸甸的奖项之外,这份杂志究竟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得到什么?

也许这篇文章可以分享一个视角。

 

位北大学子的母亲倾情推荐的是什么?

近日和一位家长朋友交流,她的孩子以全省排名前列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国内顶级学府北京大学的顶尖专业,目前已完成了本科学业,正在深造。

当问及北大的教育资源、学术资源、人文资源、校友资源等诸多资源中,什么最让孩子受益时,她告诉我,以她最直观的感受,是孩子思维的开阔性、开拓性、自主性以及带来的无限可能。

这让我想到之前读到的一位学者对大学的观点。

在他看来,本科阶段的学习,并不是通向未来职业的途径,本科教育的意义是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学者修养,形成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那些一辈子受用的优良品质。

后来这位家长朋友说,这种孩子思维的成长带给她的深刻触动,上一次出现时,还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孩子读到了最喜欢的杂志——《少年博览》。

就像歌里唱的——

小时候,我不知道世界的大小

后来我喜欢的世界,在少博的书页间刚刚好

 

她的孩子视《少年博览》为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这位朋友带她看向世界,不是从指导深奥开始,而是像一个贴心伙伴一样,分享那些有趣、有价值的内容。

在书页间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启发孩子去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受语言魅力,对那些生活其间却日常掠过的文化元素细细咂摸。

这是个慢慢的过程。孩子慢慢地读,但一个个优美的汉字培养出了她对语言的美感。

当然也会有些小小的“麻烦”,每到春天,她就要看春桃、杏花,可能就是因在《少年博览》上读到一句“杏花饰其靥”,便生出了无限向往。

孩子脚下兴奋的万里路里,每一步都有好友《少年博览》的探路。这个展示宏观、微观世界的窗口和这双带着对世界无限好奇的眼睛,幸运地相遇了。

这位北大学子母亲的感受,有成百上千万的共鸣。每年,有超过40万的家庭选择《少年博览》。

它寻常只有A4纸的大小,可以折入书包,折进童年的光阴,在光阴里再折成一个个坐标,只要循着定位、放大,能看到《少年博览》纵横时间、空间的经纬,捭阖于科技创新的航向。

而《少年博览》刊登的每一篇稿件的背后,都是专业作者精心的创作,和少博编辑一遍又一遍的打磨。

《少年博览》曾刊载《〈星际穿越〉背后的神奇密码》一文,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载。

这篇2000字左右的稿件背后,作者列出了厚厚参考的书单——《物理学进化》《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极简宇宙史》等,并阅读了大量的论文。

在嚼碎了知识点后,他才逐一列出电影中的要素和科学原理,进行拆解。

作者说:“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像是一位《星际穿越》的导游。但我不希望大家匆匆走过其中的每个景点,而是能在了解后,驻足在此,欣赏宇宙的壮丽。”

哪一篇稿件的背后,没有连续的头脑风暴?

碰撞的火花,每一朵都很炫目,但炫目不代表合适,不同的受众、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如何兼容,达到如定制般的服务?

所以必须经过调研。研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研究受众的心理,还有研究课本、读物……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这方面,少博的每位编辑都有经验!

就这样,经过甄选的选题进入了组稿环节,编辑从少博的作者库中,联系合适的作者。

他们是来自各个领域的“前辈”和“后浪”们!有国家级名师专家、科研工作者、学者、专业科普作家、心理学家,也有小红书百万粉丝KOL画手,登上B站晚会的国潮音乐人……

再到枯燥而严谨地查资料、复核,作者和编辑的相互坚持、互不退让,以及主编对编辑的“温柔紧箍咒”——

“这篇稿子的受众是谁呢?写稿不能自high!”

“要做好的编辑,而不是文字匠。”

“这篇稿子还可以,但我觉得可以更好!”

这样始终如一的坚持、匠心让《少年博览》收获了沉甸甸荣誉。

2023年,《少年博览》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期刊优秀科普专栏”。

在这份只有20个获奖者的名单里,《少年博览》“奥秘松鼠会”栏目位列其中,和《半月谈》《环球》等杂志同屏展示。

2023年,在由中宣部出版局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承办的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名单中,《少年博览》的《“百年团声,赓续红色血脉”组文》成功入选。

2023年,《少年博览》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微信“首都教育”的推荐。

2024年,《少年博览》荣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期刊科普原创好作品”。

作为全国55家获奖单位之一,受邀参加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并作为5家获奖单位代表之一,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科普阅读论坛《推动科普原创,扩大内容供给》环节,作交流发言。

除了优质内容,《少年博览》承接着时间的价值、提供情绪的陪伴,不断升级阅读体验。

咬耳朵姐姐、阳光姐姐、柳眉儿姐姐、圆眼、小博……一个个小伙伴,通过声音,与我们的读者相连——语音故事、求助热线,温暖来自看见,也来自听见。

我们的热线老师曾经分享了一通让她印象深刻的来电。接通电话的那一刻,一个孩子问:“我不知道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是间歇性厌学?无病呻吟?

不!

在老师细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后,孩子说出了来龙去脉,原来他患有罕见病,而近期一些挫折,让他对未来充满迷茫。

“我这样的人,读书有什么用呢?”

在之后的交流中,热线老师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近不远的距离,可以守护孩子的自尊,也可以安放孩子的情绪。

而适当时机的开口,一点点拨,就已足够。最终,在挂上电话前,孩子说:“学习的意义,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我们做个约定,一个星期以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再给我打一个电话,聊聊你的近况好吗?我等你的电话!”

从纸媒到连线,从线上到线下,《少年博览》就是那个始终陪伴孩子左右的知心朋友。《少年博览》走进无数校园,只为了能够与我们的读者近一点……再近一点!

近一点之后,我们还搭建起展示的舞台——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我们作为安徽唯一的承办单位,只为了爱好写作的孩子,能走上全国的舞台,用手中的笔抒发青春澎湃的激情,用灵动的文字畅想未来!

近一点,我们开展红领巾小记者活动,组织小记者参与少代会、团代会等宣传报道中,成长为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上都得到显著提高,在校外少先队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的“全能型”小记者。

2025《少年博览》,面向小学、初中学段少年儿童,等你来!

此外,2025年订阅全年或半年刊,都将有少博家族人物文创礼相送,小博友一定不要错过哦!

 

编辑|高晨辰

校对|罗阳

校审|庄园

终审|夏冰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QQ / 微博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