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全国科普月。9月24日下午,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中心小学的实验室里传来阵阵虫鸣,近五十名四年级少先队员正围在实验台前,聆听各种昆虫的鸣叫声。
为贯彻落实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关于“红领巾爱科学”的论述,共同助力科学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激发少先队员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由团芜湖市委、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芜湖科技馆联合主办的“科技走进校园 梦想照进现实”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以“鸣虫戏·探秘自然之声”为主题的科普课让孩子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在心中种下崇尚科学、热爱自然的种子。
活动现场,芜湖科技馆科普辅导员以蟋蟀为切入点,通过标本和视频,设计“听声辨虫”“观察触须”“模拟发声”等互动环节,将蟋蟀的生活习性、发声机制等知识融入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蟋蟀发声的原理。孩子们在科普辅导员的指导下,仔细观察蟋蟀的形态特征,聆听不同的鸣叫声,动手制作“竹知了”,进一步探索昆虫发声的原理。四年级学生张润泽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今天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蟋蟀,知道了它是靠翅膀摩擦发声的,太神奇了!以后我要探索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科普辅导员介绍:“昆虫是孩子们最容易接触却最易产生距离感的自然生物,所以我们特意选择昆虫作为切入点。”芜湖科技馆馆长李婧介绍,“通过‘触摸—观察—提问—验证’的科学探究流程,既能帮孩子们克服恐惧,更能培养他们尊重生命、探索自然的科学素养。”
孙村镇中心小学校长强克胜谈道:“作为一所乡镇小学,能够承办这样的市级科普活动,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红领巾爱科学’丰富了我们的第二课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构建校本科学课程体系,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团芜湖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红领巾爱科学’活动是我们落实少先队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科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科技强国的种子。我们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崇尚科学在少先队员中蔚然成风。”
此次科技进校园活动,是《少年博览》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少年博览》创刊于1992年,作为共青团安徽省委主管的安徽省少先队队刊,始终坚持“传播知识,引导人生”的办刊宗旨,始终坚守“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队刊职责,以优质的精神食粮,陪伴广大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经过33年的发展,《少年博览》先后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期刊优秀科普专栏”,中宣部出版局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承办的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等荣誉。
编辑|罗阳
校对|高晨辰
校审|庄园
终审|尤怡
来源|安徽日报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