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还可以练就一身厨艺
家常、面食、点心样样精通?
跟随小坊来看看吧
近日
华东师范大学新增一门《家常菜》课程
在网络引发热议
该课程共18个课时,包括基础的烹饪理论知识和家常菜肴、面食、点心的烹饪实践。
根据课程显示,其中包括青椒土豆丝、八宝辣酱、干烧大虾等菜。
记者从华师大教务处了解到,华师大已经为此准备了一年,授课老师基本来自学校食堂和宿管,其中还有一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网红大厨”。
“网红大厨”当老师
在第三轮选课开始时,华师大的不少同学发现,选课中新增了一门叫做《家常菜》的课。
华师大的“网红大厨”——“玉米炒葡萄”创始人刘玉红正是授课教师之一。他的油条灌蛋、灌肠虾球、脆皮香蕉、番茄炖蛋、桂花山药等创新菜风靡校园,受到了师生的喜爱。
刘玉红告诉记者,这门课程能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不光学习成绩要好的,劳动成绩也要好。”
他还笑着说,万一遇上了想尝试玉米炒葡萄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他也不会“留一手”:“这个看学生要求,重要的是让他们不要‘怕烧饭’。”
考试当天会让全校师生品尝
“其实对于00后和05后来说,他们接触到烹饪的机会很少,基本都是在各种软件里(点外卖)。”
华师大教务处处长助理苟健表示,在课程上,会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教授学生刀具的使用、菜品的搭配,以及忌口相冲的注意事项。
这门课程又是如何考核的呢?
苟健介绍道,课程考核的形式包括过程性评价、以及最后菜品的完成度。“炒出来的菜品,我们会供全校师生品鉴,试吃。”
课程未来将推广至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那之后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对于新课程设置的尝试。华师大就曾于去年10月组织一批同学进行了食堂实践,可以看作是课程的先期探索。
和普通的选课一样,《家常菜》同样有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这是真正的一门课程,我们已经准备了一年。”华师大教务处副处长苟健告诉记者,由于学校人手有限,目前的授课老师基本来自学校食堂和宿管。
“我们一共设立了2个班,一个班20名学生。昨天开放选课之后,全部名额都被抢光了,也有学生反馈希望新增名额。”
苟健介绍说,受场地、师资等限制,目前该课程仅向2020级本科师范生和强基计划学生开设。但是随着学校劳动教育逐步加深,课程未来将推广至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网友:不愧是“华东吃饭大学”
一直以来
华东师范大学就被网友们笑称为
“华东吃饭大学”
寒风中掀翻的临时食堂
还曾冲上热搜
这次,华师大又“因吃出圈”
不少网友调侃
“华东吃饭大学”名不虚传
也有网友蹲起了这门
《家常菜》课
还有网友偷偷立下flag:
“冲这门课,考研必须冲!”
坊友们有哪些自创的菜肴呢
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
切磋厨艺吧
END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
编辑:王郁岑、王煜(实习)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