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捎来了青春的捷报。
外交学院、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个个满载期许与梦想的大学录取消息,从全国各地汇聚延安。指尖传递的,是青年热烈滚烫的理想,更是亲切关怀下的温暖回响——“好想告诉总书记,我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了!”
温暖的关怀
时光回溯到三年前,2022年10月26日,正在延安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延安中学高一(2)班,同师生亲切交流,问同学们有什么理想,长大后想做什么。
青春总是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我喜欢理科,将来想当一名像李时珍一样的医生。”坐在第一排的杨子悦第一个起身,落落大方作答。紧接着,周燚说自己想学药剂专业。常瑞雪目光坚定:“我想学外语,将来当一名外交翻译。”
听了大家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同学们人生目标明确,勉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殷殷嘱托滋润心田,激励着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奋勇向前。
7月中旬,喜讯从北京传回延安,常瑞雪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外交学院的大门,这个曾向往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风采的女孩,向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心里特别激动,三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好想把这个喜讯告诉总书记:我没有辜负您的嘱托,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她话语间难掩兴奋。
回忆起那个难忘的时刻,常瑞雪眼里闪着光。“当总书记微笑着问我‘有什么理想’时,我脱口而出‘外交翻译’。”那一刻,她的脑海中,浮现出偶像张京面对外媒刁钻问题时沉着应对、从容翻译的风采。
“总书记对我们说的那些话,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每当遇到挫折时,那些温暖的关怀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朝着梦想勇敢奔跑。”校园的晨曦中、走廊的灯光下,大家总能看到常瑞雪用功读书的身影。
三年来,梦想的轮廓愈发清晰,追梦的步伐愈发笃定。“期望着未来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见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对于即将开启的人生新篇,常瑞雪满怀憧憬。
青春的笃行
三年时光,积攒着种子破土新生的力量。
“叮……”7月21日中午,手机短信提示声响起,正在看电视的杨子悦猛地从沙发上跳起,眼里满是期待。“录取了,录取了!”确定是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发来的消息后,杨子悦和妈妈高琴琴紧紧相拥。
初中时爷爷重病难治,从小怕血的杨子悦暗暗立志学医,治病救人。曾一遍遍诵读“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明志的她,如愿被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我实现了愿望,也兑现了向总书记的承诺。”杨子悦无比开心地说。
追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绩的波动、疑难的问题也曾无数次困扰着青春年少的杨子悦。她有过迷茫、彷徨,却从未想过放弃。
在老师们的记忆里,这个爱笑、懂事的姑娘,总是班里来得最早的,也是学习最刻苦的。“这孩子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常常废寝忘食学习,努力得令人心疼。”班主任常建虎和任课老师们时常关照、鼓励,陪伴着她追逐自己的梦想。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每当难熬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总书记肯定我人生目标明确的亲切话语,这是我追梦路上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高中三年,她受挫而不短志,在逆境中砥砺前行。
“延安精神教会了我不怕挫折、不惧困难的勇气,也让我深刻明白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会不负嘱托,带着这份温暖的力量继续前行。”杨子悦的爸爸在湖南工作,她从小跟着妈妈在延安学习生活,此次圆梦中南大学,一家人也即将在湘江之畔团聚。
年轻的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份殷切的关怀,让青春理想有了更辽阔的坐标。
填报高考志愿时,周燚再三斟酌,最终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从“药剂”到“能源动力”,变的是学习方向,不变的是对国家发展和时代需要的热忱响应。
相比三年前的腼腆内向,周燚变得更加自信健谈。“全球变局下,能源安全至关重要。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希望未来能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为国家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在旅行途中,他收到了被成功录取的消息,青春至此崭新启航。
三年前的殷殷嘱托,三年后结出了满枝硕果。
杨子悦和周燚所在的班级,今年高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班物理类最高分692分,平均分657分,40名学子三年拼搏,交出了一份优异的青春答卷。
在填报志愿时,很多孩子选择科研领域专业,有志科技报国。“那些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在这一刻具象化了。”常建虎感慨地说,“这些孩子眼里有光,能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未来可期!”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深情寄语青年。青春该是什么样子?
青春如何多姿多彩?黄土地激荡着延安青年的铿锵回响。这些扎根于大地、拔节于时代的青春力量,必将在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编辑|高晨辰
校对|罗阳
校审|庄园
终审|夏冰
来源|全国少工委、延安日报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