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加油营

孩子最烦父母说的5句话,说得越多,孩子离你越远

     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我们很多家长都知道,经常骂孩子、吼孩子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却鲜有家长知道,我们的一些口头禅,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的心灵比大人更加敏感,如果他经常遭受到一些莫名的指责和烦躁,就会变得自卑、易怒,缺乏安全感等等。

    时间久了,亲子关系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根据对各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5句话。

    如果有你的口头禅,那一定要改一改了。

01、快去学习

    催促孩子学习,应该是大部分家长的口头禅。

    在鸡娃成性的大环境下,家长们恨不得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一旦孩子出现磨蹭拖拉的情况,家长更是焦虑的不行,情急之下,甚至会责骂孩子。

    家长们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会督促孩子学习。

    可孩子却不怎么认为。

    如果家长经常催孩子学习、写作业,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信任。

    “难道我自己不知道要学习、写作业吗?”

    家长催的次数多了,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越催,他越不做,越催越慢。

    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间也会产生隔阂,不听父母的话,不愿和父母倾诉等。

    哈佛心理教育家Lisa Goedman曾在公开演说中谈道:“催促孩子学习,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想让孩子主动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

    安徽省状元董吉洋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
  •  
  • 爸妈发现了,但是他们不多说什么,而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
  •  
  • 我看到他们都在看书,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了。”

     引导孩子学习也是讲究方法的。

    想想看,如果我们把“快去学习”换成“我们一起学习”,效果会不会更好?

02、你看看别人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吐槽儿子。

    孩子不想学习,她想用别的孩子激励他:

    “你看看,人家玲玲期末考又是年级前十,你连班级前十都达不到……”

    没想到,孩子也不甘示弱:“你就知道让我看看别人家孩子,你看看别人家长,玲玲妈妈工资又高、又漂亮,你赚不到钱只知道凶我!”

    朋友气得把孩子打了一顿。

    冷静下来后,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被比较的滋味这么难受。

    以前她以为这种方式能刺激孩子进步,没想到这么伤人。

    从那之后,她就暗暗决定,再也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了。

    真正对孩子好的教育,不是挑剔他的不足,而是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并帮他把自己的优点不断放大。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优秀而独立的大人。

03、不许看手机/不许玩游戏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家长对孩子的禁令又多了一条:

    不许看手机、不许玩游戏!

    和10年前的“不许看电视”并列孩子讨厌的口头禅之一。

    事实上,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就越爱玩。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看重‘自主权’的时候,父母禁止他玩手机,会让他觉得父母在剥夺他的权利。

    如果孩子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他就会用别的方法偷偷弥补自己。

    比如,借同学的手机玩、去网吧玩等等。

    在现在这个信息、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想要完全杜绝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孩子也是需要放松的。

    孩子和大人一样,抗压能力有限,大人没办法全天围着工作转,孩子更不可能24小时都为学业服务。

    考虑到劳逸结合,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规定玩手机的时间,比如周一到周五不可以玩,周末每天可以玩一个小时。

    另外,想让孩子不沉迷电子产品,最好丰富一下孩子的课余生活,如户外运动、阅读、上兴趣班等。

04、你真笨/真没用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气急了会说:

    “你怎么这么笨呢?”

    “又做错了,真笨!”

    孩子做错某件事的时候,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地用负面的话语来评价孩子。

    前段时间和茜茜在公园玩,一个男孩坐在石凳上用乐高搭城堡。

    他搭得很认真,虽然总是失败,但还是不断地用新的方式去组合乐高。

    男孩爸爸逛了一圈回来,见男孩还没搭好城堡,立即嘲讽道:

    “瞧你那点出息,半个小时都搭不好一个房子,将来捡破烂都没人要。”

    男孩看了爸爸一眼,气得一脚踹飞了搭建一半的城堡,扯着大嗓子对爸爸嚷:“我再也不搭城堡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暗示效应”,人会下意识地对其他人传来的信号,做出与信息相对应的反应。

  • 如果家长长时间说孩子“笨”,孩子也会慢慢开始觉得自己‘笨’。
  •  
  • 如果家长说孩子“不行”,孩子也会慢慢接受这一点,并失败给家长看。

    所以,当孩子做错某件事,或是没能达到家长期待的时候,不如把“你真笨”换成“下次努力”,把“没出息”换成“你一定可以”。

    在家长积极的鼓励下,哪怕遇见挫折,他也会努力克服,不让自己辜负父母的期盼。

05、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假期一到,很多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整天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

     家长看在眼里,总是免不了对孩子一阵斥责:

    “玩玩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要是把玩的一半时间分给学习,早就考清华北大了!”

    虽说督促孩子学习是家长的责任,但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真的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

    被责骂过的孩子,脑海中只有沮丧和难过,就算翻开书本,也不一定能学进去。

    所以,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

    孩子贪玩——父母催促——孩子沮丧——学不进去——更加贪玩——父母更生气。

    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只会愈演愈烈,孩子的成绩自然也不会得到提高。

    我们与其催着孩子写作业,不如和孩子一起定制“放松日”、或“玩耍时间”,比如每周可以尽情玩一天,或每天可以尽情玩一个小时等。

    家长让孩子在玩的时候玩得尽兴,孩子才会在学习的时候学得认真。

    如果孩子长期玩得不畅快,心里总是惦记着玩,学习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我们总以为,用语言来打击和评价孩子,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实上,孩子从这些语言中得到的攻击比教育更多。

    孩子成长的方向,和家长平时的暗示有很大关系。

    当家长常常给予孩子肯定,欣赏孩子的闪光点,那这个孩子必然会在父母的期待中成长的更加优秀。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家长,在说话之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注意孩子的感受,千万不要在无意间,伤了孩子的心。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QQ / 微博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