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讲堂

这艘船比航母还大,一次能带货40万吨

  铁是世界上用途最广、消耗量最大的金属,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左右,中国是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国家,仅2018年一年就进口铁矿石超过10亿吨。

  这么多的铁矿石,买来怎么运回国?用船拉。而且,就在去年11月底,中国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智能矿砂船——“明远”号。

 

  (一)特别能装:“明远”号一船的矿石运量能装满6600节火车皮

  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和油轮运输,是航运市场中的三大主流板块,其中干散货航运运输的主要货种为铁矿石(约30%)、煤炭(约20%)和粮食(约10%)。通常,载重超过20万吨以上的散货船只用来运矿砂,这些船型被称为超大型矿砂船(VLOC)。

  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总量已经达到了十亿吨以上,考虑到规模问题和规模经济,铁矿石这种大宗散货的运输主要依靠好望角型运输船(一般载重量达到16万吨以上,因为设计太大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必须绕过好望角而得名)提供较为经济的运输方式。

  20万吨左右的好望角型矿砂船其尺寸约为长290米,横梁50米,可以在全球的大多数矿砂产地港口和卸货港口实现装货和卸货操作,是原有的主流船型,如果将船的载重提升到40万吨,船的尺寸增大到约360米长,65米宽,满载时需要约24米的水深才能漂浮,虽然面临只有少数几个港口可用于装载和卸载的问题,但是单位货物里程的运输成本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经济性使得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日益成为国际间矿砂运输的主流船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中国研发了第一代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并成功推向市场,配合国内船厂获得了大量的实船建造订单,随后,韩国船厂在上船院设计的基础上也开发出相似船型并承接了订单。

  为了保持并巩固中国在该产品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开展了对该船型升级换代,“明远”号轮就是最新型的第二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

  该船总长约362米,型宽65米,型深30.4米,第二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基本上可以包住整个辽宁号航母,结构吃水(整个船体能承受的最大吃水)23米,设计航速14.5节,续航达到2.55万海里,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地球上任意两个港口之间的运输。

  (“明远”号第二代40万吨矿砂船和辽宁号航空母舰主要尺寸对比)

  全船共7个货舱、1个液化天然气舱,载货量达到40万吨,按照每节火车车厢运输60-70吨的矿石载重,“明远”号一艘船的运量就顶6600多节火车皮。

  (二)性能优化:比第一代节能6%碳排放降低21%

  17年开始下水的第二代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经过水动力性能的优化设计,比第一代具有了更优秀的性能:

  在快速性能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船体线型优化降低了矿砂船在航行中受到的阻力,通过改进螺旋桨的设计提高了约4.4%的推进效率,同时针对二代40万吨矿砂船型设计了消涡鳍和桨前导轮等水动力节能装置,比起一代船取得了约6%的节能成果。

  在操纵性能方面,通过优化线型设计和船剖面的选型设计等,提高了船的回转性能、偏航纠向和航向保持能力、初始回转能力以及紧急制动能力。

  在耐波性能方面,通过研究优化了该矿砂船在波浪(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的运动性能。

  除了上述的水动力性能方面的优化设计,第二代40万吨矿砂船还采用节能环保的超长冲程柴油机、高压岸电、航速双程优化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方案,使得船的节能性能大大提升。

  与已建造交付的一代 40 万吨矿砂船相比,二代 40万吨矿砂船的 EEDI 指数(新船能效设计指数)为1.7203,在国际海事组织划定的基线的基础上降低15.42%;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78%; 装载量增加5000吨,而结构质量减少1000吨;在保证航速14.5节的情况下,主机日油耗由97.4 吨/天降低至82.1 吨/天。

  (三)2000个传感器构建船的感官,智能航行系统给船装上大脑

  从目前航运、造船以及海洋装备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船舶在满足普遍关注的经济、高效、绿色、安全的基础上,正快速向智能化、无人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而中国在这些领域正走在国际前列。

  根据中国船级社(CCS)对智能船舶制定的《智能船舶规范》,船舶的智能性主要可以体现在具有以下六大功能的全部或部分:智能航行(功能标志是N,下同)、智能船体(H)、智能机舱(M)、智能能效管理(E)、智能货物管理(C)和智能集成平台(I)。

  (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中注明的智能船舶六大功能)

  “明远”号是如何实现智能的呢?在“明远”号上安装有2000多个传感器,比同类船舶翻了两番,这些传感器是船的感官,帮船员快速、精准地获取全船各处的物理环境状态,传感器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汇入同一个“大脑”,智能信息平台统一完成全船感知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并向各智能系统提供操作环境数据。

  ( “明远”号的驾驶舱)

  ( “明远”号的智能信息平台界面)

  在大量布置传感器的硬件基础上,“明远”号还构建了自己的软件平台(类似于手机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和应用(类似于手机上的一个个智能应用):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服务智能系统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平台(I),实现了辅助自动驾驶(N)、能效管理(E)、设备运维(M)、船岸一体通信、货物液化监测(C)等五大智能模块功能,这种平台的可扩展性也为之后增加新的智能应用留下了余地。

  其实,“明远”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这一殊荣属于另一艘国产散货船“大智”轮。大智轮总长179米、船宽32米、高15米,载重量3.88万吨,主要用于中澳、东南亚航线煤炭与盐的运输,大智轮是基于 Green Dolphin型38800吨散货船的智能升级船型 。

  虽然在这一领域中国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但是从智能船舶所涉及的六大功能来说,目前还没有船舶能够实现具有全部的六大功能。只有“大智”号和“明远”号两艘船实现了智能航行(N)、智能机舱(M)、智能能效管理(E)、智能集成平台(I)四大功能的成功入级,此外还有一系列集装箱船获得了智能能效管理(E)的认证,其他的智能船舶目前基本上还处在研发制造阶段。

  中国智能船研发目前处于1.0阶段,重点解决“辅助决策”,在“能效管理”“航路优化”与“设备健康管理”三方面效果显著,这些功能以集成模块的形式装入船内,就像智能手机APP,可自动感知船舶自身和海洋环境等各种数据信息,经过全面深入的采集、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优化。

  下阶段的2.0版,计划实现“部分自主操作及远程遥控”,最终的3.0版,将实现“完全无人自主操作”。

  随着版本升级,船舶自动化水平会越来越高,所需船员数量则相应减少,目前许多商船的人力成本要占总成本的50%以上,智能船可以大大降低这部分成本。

  结语

  相对传统船舶来说,智能船舶属于新生事物,虽然难言可以取代传统船舶,但必将是未来船舶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在智能船舶设计建造和规范制定等领域均已走在世界前沿。另一方面,未来10~20年是船舶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船型变化以及船员能力要求的变化都将逐渐清晰。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QQ / 微博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