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校园一角的梅花意外盛开,好一幅雪中寒梅图!我当即决定带孩子们在室外上语文课,实地观赏雪梅!
凌寒傲雪的梅花,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钟爱与吟咏。小小梅花,色淡香雅,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
“老师,我看见梅花了,有白的,红的,太美了!”语文课代表文文第一个发现了梅花,同学们都围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叽里呱啦说开了。
过了一会,见他们激动的心情平复了,我开始介绍:“梅花自古以来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梅花晶莹高洁、不畏严寒,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倔强坚韧的品格,不惧寒冬、敢傲霜雪的气度,还有一种怡然自乐、不与群芳争艳的志气。同学们,谁能说说我们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只见刘勇同学第一个背诵:“《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刘勇同学吟诵时感情饱满、自然,其他同学也不禁应和起来,这大概就是户外实景教学的效果吧!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外部形势紧张,国内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新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毛主席的这首小令却让大家充满希望,他笔下的风雪是能够迎来新春,并且预兆着来年丰收的“瑞雪”,而坚毅高洁的梅花,也在这场瑞雪中凌寒盛放。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引领众芳,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则有凌寒不屈的顽强。且听欣宜同学背诵那首耳熟能详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梅花傲然独放的景致美,还能领略到梅花不惧严寒的品格美。全诗情景交融,自有深意。“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这里比喻其品格的高贵,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最钦佩古人与草木间的那份亲近和相知。一花一世界,人间草木用四季轮回诉说冷暖悲喜。语文课的教学,不能机械灌输,要让学生亲近自然,亲身体会,更重要的是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进而爱上学习,才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