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的暑假,我刚转到现在的小学,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班里有三十多名同学,其中两个孩子有些特殊。
当时,其他老师告诉我,这两个孩子不需要太操心,随他们去吧。家长也说,孩子在学校只要不出事就行。于是,在学习上,我便没有太关注他们。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讲解课文,讲到精彩处,还引用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同学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当我用欣慰的目光扫过同学们认真的面孔时,突然顿住了。只见最后一排左边那个有些特殊的孩子,正双手托腮,认真地看着我,时而似笑非笑地点点头。
下课了,我走到他跟前,轻声问:“今天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啊?”
他不知是害怕,还是害羞,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你讲的故事真好听,我很喜欢故事里的小男孩!”原来他能听懂呀!
我还在发愣,他又说:“老师,能给我发一个作业本吗?我也会写字……”
我再次愣住了。据说从一年级开始,这个特殊的孩子就没拿作业本写过字。
惊讶之余,我连连点头:“好,老师这就给你拿去……”
我仔细观察,他握笔的姿势虽然不那么规范,但也能歪歪斜斜地写几个字。这几个字不好看,却如重锤敲醒了我的心。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忽视那个角落。每天,我都抽空问问他有什么想法,教他写字,给他讲一些小故事……
一个学期下来,从来没有写过作业的他,不仅能写出很多字,还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题目,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学期结束时,我把他安排在最前排参加测试。这次测试,他得了17分。这个分数对于其他学生来说特别少,但对他来说,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那一刻,我明白了,不管学生如何,我们当老师的都应尽心尽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温暖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