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

读书三境

发布时间: 2025-06-24

英国哲人培根曾将读书的妙用概括为三重境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于我而言,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精神的修行。

读书之乐,在于怡情养性。记得幼时,最温暖的时光莫过于依偎在母亲怀中听她讲故事,在她轻柔的话语中,童话世界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森林里的红袋鼠蹦跳着教会我善良,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微弱的火光点亮我的悲悯,白雪公主以她的坚韧赋予我勇气。每个睡前故事都是一粒种子,在幼小心灵里生根发芽,让我初识人间至善至美。

读书之美,在于傅彩增华。四年级备战中国青少年国学大赛选拔赛时,我沉醉于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晨读“青青园中葵”,感受生命的朝气;暮诵“月是故乡明”,体会游子的思念。那些平平仄仄的韵律,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我的心灵。当我拔得头筹时,我忽然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

读书之智,在于长才明理。一次考试中,关于“空城计”的考题,让我真切体会到阅读的妙处。当同学们困惑于司马懿为何退兵时,我眼前却浮现出诸葛亮抚琴的从容神态。后来细读《三国演义》,我更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有时示弱反而是种强大,无为可能胜过有为。这种洞察力,正是阅读赋予我的珍贵礼物。

如今,我的书架越来越丰富,与书为伴的日子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诗意。读《西游记》,我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品《简·爱》,我学会坚守尊严;观《骆驼祥子》,我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杨绛先生将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而我觉得,读书更像是在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每一本书都是一块砖石,垒起我们认知世界的瞭望塔。

当我们与书对话,实则是在与古今中外的智者交流,更是在与未来的自己相遇。培根的三重境界,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真理:读书,让有限的生命获得无限的延伸。

编辑|高晨辰

校对|罗阳

校审|庄园

终审|夏冰

来源|少年博览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QQ / 微博 /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