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的火炬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新光。
3月8日下午,来自合肥市琥珀小学二(2)中队和蜀山区其他中队的队员代表共20余人,走进王开库劳模工作室,开启了一场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沉浸式体验、零距离对话、实践性学习为纽带,让雷锋精神与劳模精神在少年心中激荡出奋进的力量。
科技启航:电力无人机翱翔,点燃少年科技梦
活动在电力无人机腾空而起的轰鸣声中拉开序幕。国网安徽电力公司的技术员操作着一架大型无人机,在工作室外的空地上进行飞行演示。无人机时而悬停,时而低空掠过,引得队员们仰头惊叹。“原来电网抢修还能用无人机!”“它怎么能飞得这么稳?”面对队员们的提问,王开库叔叔耐心讲解电力无人机的智能巡检功能:“它能代替人工穿越复杂地形,用‘火眼金睛’发现电线隐患,是守护万家灯火的‘空中卫士’。”
队员吴世宇兴奋地说:“以前只在新闻里看过无人机送快递,没想到科技还能这样保护我们的城市,我以后也想当工程师!”这场科技与责任的启蒙课,悄然在队员心中种下探索与奉献的种子。
对话匠心:安全帽里的岁月,照亮成长之路
走进王开库劳模工作室,在宽敞明亮的工作室墙面上,特别显眼地写着“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特别能忍耐能奉献”16个大字,“技术百事通”“勇攀电力高峰”“助力大国重器”……一幅幅巨大的宣传海报向我们述说着安徽送变电的改革发展创新之路。
分享环节,队员代表陶奕清为王开库叔叔系红领巾,全体队员行队礼,表达尊敬之情。随后王叔叔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几个“守护者”的故事:2012年腊月二十九他们接到命令,到四川宜宾抢险,保障华东春节供电;2020年合肥遭遇特大暴雨,他们在酷暑里开展抢险保障“光明防线”……这些都是“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承诺。
“原来劳动模范不是有超能力的人,而是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普通人。”队员彭璟行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工作室墙上的“创新成果展”更让大家震撼——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在行业杂志发表论文38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导则16项,获得科技创新成果50余项,这些数字背后是劳模团队对“匠心”的坚守。
向阳追光:雷锋精神新传承,少年立志做追光者
在王开库的带领下,队员们立志加入新时代雷锋精神传承行列。在接下来的“安全用电课堂”中,他们争相参与互动问答。“湿手不能碰插座”“雷雨天要拔电器插头”,实用的知识通过趣味教学扎根心中。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精美文创礼品。
活动尾声,家长代表感慨道:“这场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雷锋精神。当孩子们走进全国劳模的工作室时,奉献与奋斗不再是教科书里的词汇,而是鲜活的人生选择。”
精神薪火:追光之路永续,灯火守护者后继有人
春日暖阳下的安徽送变电,队员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工作室和王开库叔叔。
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劳动创造幸福”的信念在新时代交融。蜀山少年们正以追“锋”之姿,奔向属于他们的未来。
编辑|高晨辰
校对|罗阳
校审|庄园
终审|夏冰
来源|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